【對外關系】 2003年,立全面推進加入歐盟和北約進程。帕克薩斯總統就任后明確提出以加盟、入約、睦鄰周邊為外交政策三大優先方向,取得重要進展。2004年3月29日和5月1日立分別成為北約和歐盟的正式成員。
根據立外交部公布資料,2003年立與圣馬利諾、圣多美和普林希比正式建交,建交國家總數為135個。
【對當前重大國際問題的態度】 立在重要國際問題上與歐盟協調立場,表態與歐盟趨同。在伊拉克問題上支持美國,“維爾紐斯十國”外長在伊戰前發表聯合聲明,支持解除伊武裝。對伊開戰后,立向美提供空中走廊,派遣醫療、后勤人員,積極參加戰后的維和行動,目前約有120名軍人在伊維和。積極支持美、英在阿富汗的反恐行動,立在阿軍事醫療及維和人員約有40人。在科索沃問題上,呼吁沖突各方保持克制,通過對話解決爭端,積極參加科索沃維和行動,目前有126名軍人在科執行維和任務。在車臣問題上,呼吁俄羅斯停止使用武力,通過談判解決爭端。在與歐盟關系上,要求歐盟平等、均衡處理內部大小國家利益,支持平等投票權,支持設立歐盟外長一職,贊成在歐盟憲法中寫入有關基督教傳統的內容。
【同中國的關系】 中立兩國于1991年9月14日建交。建交后兩國關系發展平穩。1993年11月立總統布拉藻斯卡斯、1994年7月立議長尤爾舍納斯、1995年12月立總理施萊日亞維丘斯、1999年1月立議長蘭茨貝爾吉斯、2000年1月立副議長維裘納斯、2000年3月立外長紹達爾加斯、2001年立副議長安德留凱季斯、2003年9月立議長帕烏勞烏斯卡斯先后訪華。1994年6月錢其琛副總理兼外長、1995年7月王漢斌副委員長、1996年6月李嵐清副總理、1999年3月吳儀國務委員、2000年9月李鵬委員長、2002年6月江澤民主席、2003年7月烏云其格格副委員長分別訪立。
據中國海關統計,2003年中立貿易額1.8772億美元,同比增長70.6%。其中中方出口1.7046億美元,增長73.5%,進口1726萬美元,增長46.2%。
中國駐立陶宛大使:楊秀萍。館址:維爾紐斯市阿利吉爾多大街36號,郵政編碼:2006。ALGIRDO STREET 36, 2006 VILNIUS, LITHUANIA。電話:(3705)2162861。簽證處電話:(3705)2162972。傳真:(3705)2162682。
使館經商處地址:維爾紐斯市布林捷大街34號,郵政編碼:2004。 BLINDZIU STREET 34, 2004 VILNIUS, LITHUANIA。電話:(3705)2722375,傳真:(3705)2722161
立陶宛駐中國大使:阿爾圖拉斯·茹勞斯卡斯(Arturas Zurauskas)。館址:北京市朝陽區霄云路18號京潤水上花園E-30號別墅。電話:(010)84518520,傳真:(010)84514442。
【同美國的關系】 1991年9月6日與美國建立外交關系。2002年11月,美總統布什訪立,成為訪立的第一位美國總統。2003年2月,立總理布拉藻斯卡斯與國防部長訪美,美北約事務委員會主席杰克遜訪立,立議會批準立美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條約,5月立外交部長、國防部長訪美,6月美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爾斯訪立,7月美國防部副部長薩克海姆訪立,10月美副國務卿拉爾森訪立,立國防部長、三軍司令訪美。立總統帕克薩斯取消了原定12月初的訪美安排。
【同俄羅斯的關系】 俄是立最大鄰國,也是重要的能源供應國和銷售市場,立重視恢復和發展與俄睦鄰關系。2003年4月,立俄政府間經貿文化合作委員會會議在莫斯科舉行,5月,帕克薩斯赴俄出席圣彼得堡建城300周年慶典,俄議會批準兩國于1997年簽署的邊界條約,5-6月兩國議會先后批準《相互移交非法入境人員協定》,6月俄聯邦委員會主席米羅諾夫訪立,立國防部長訪俄,7月俄外長伊萬諾夫訪立, 7月1日正式實施加里寧格勒州過境通行證制度,俄總統特別代表、國家杜馬外委會主席羅戈津此前多次就該問題與立方舉行會談,10月立總理布拉藻斯卡斯訪俄,俄國家杜馬主席謝列茲尼奧夫訪立,10月和11月立俄先后簽署教育合作協議和文化藝術合作計劃。
【同波羅的海鄰國的關系】 立重視與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的傳統關系,三國之間除設有國家元首、政府首腦及部長級定期會晤機制外,還建立了波羅的海大會、波海地區國家經濟論壇等合作機制。2003年,三國高層交往頻繁。3月和4月帕克薩斯總統先后訪問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,并出席波海三國元首會晤,4月帕烏勞烏斯卡斯議長赴拉脫維亞出席波海三國議長會晤,5月布拉藻斯卡斯總理訪愛沙尼亞,6月三國外長舉行會晤,9月三國總理與波蘭、芬蘭總理舉行波羅的海委員會總理擴大會議,10月三國總統在里加出席“波羅的海發展論壇”首腦會議,三國舉行“琥珀海-2003”聯合軍事演習,12月三國國防部長在塔林簽署“軍事合作備忘錄”。此外,三國還多次參加北約框架內的多國聯合軍事演習。 |